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ST越博(300742)控制权之争随着原实控人的一纸诉状要求判令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无效或撤销”而再次受到关注。但市场却并未把关注焦点放在上市公司目前的绝境之上,*ST越博的广大股东、债权人和职工们,未能如愿等到新管理层入主后带来新气象,更是连此前承诺的重整业务、提振业绩、按时发放工资等也石沉大海。
“被”消失的表决权何时重见天日
*ST越博的新老实控人之争仍在胶着,而迷雾之中的争论要点似乎回归到了“不可撤销的表决权”到底孰是孰非上。
【资料图】
去年11月,*ST越博发布公告称公司原实控人李占江及相关行动方因与润钿科技签订了《合作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将李占江原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润钿科技行使,上市公司在“易主”后迅速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了李占江的董事及董事长职务,并选举贺靖为公司总经理。一周之内,原实控人先后痛失“表决权”和“管理权”,而相关协议是否合规,签署过程又是否属于“善意”交易,则更需要地方政府、法院和公安等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及时化解和依法处置。
是否放弃表决权的承诺,尤其是否“不可撤销”地委托给他方,并非简单的几方私下协议,其承诺对象或许也应包括广大中小股东,在实际操作中也面对着合理性的质疑。李占江曾公开表示,其签署《合作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是在被围攻、胁迫、恐吓、不让休息的情形下被迫签署的,那么行为是否“善意”、合同是否有效也有待进一步调查。据悉,李占江在多次向润钿科技发函撤销该表决权委托协议及合作协议无果后,已于2023年1月向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基于本已不存在的表决权委托作出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此后,甚至发生相关书面撤销通知,被贺靖在年度股东大会期间当众无视甚至撕毁的情形。
业内人士表示:《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三条规定,委托人或受托人可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委托关系是基于双方信任,当缺乏信任时委托关系也就没有存在基础,尤其是受托方利用委托关系从事侵害委托方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即使合同约定不可撤销,也无法对抗《民法典》赋予当事人随时解除委托的权利。
目前,控制权问题已成为*ST越博能否“重生”和“有效纾困”的绊脚石。而控制权的争夺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对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连串的动荡和伤害。原实控人“被”扫地出门后,*ST越博因多次收到交易所监管函而挂上“差生”号,现实控人的不作为更是将上市公司推向屡次信披违规、财务危机深重、经营陷入绝境的深渊里。
贱卖存货是“迫不得已”还是“恶意掏空”?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第一股,越博动力在搭上新能源发展的“快车”后迅速登陆资本市场。却也难敌新能源补贴退坡和大客户“沃特玛”瓦解的连锁反应,留下了巨额的坏账和债务危机,顷刻坍塌的“沃特玛联盟”也为越博动力留下了大额的存货。
存货,可能是这家“动力总成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当前最大的价值,也是很多昔日“债主”紧盯的“猎物”,现实控人贺靖或许也在其列。
*ST越博2022年报显示,公司账户上的货币资金已不足600万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更是仅剩200余万,但记者却留意到公司仍有近3个亿的存货。在前后新老实控人主导的纾困尝试多次宣告失败,上市公司甚至面临着退市可能的情况下,“处置”资产或许成了现实控人“及时止损”的另一蹊径。
公司员工李某爆料,现实控人贺靖近期频繁低价处理公司存货,以“卖废品”为名义,派人不断“入夜偷偷”拉设备、存货,低价卖出资产,公司员工自发成立的自救委员会已向当地公安报警并向当地政府求援。该员工表示,这已不是贺靖第一次如此“贱卖”存货了,目前上市公司已发生了“不可逆”的资产流失,他们已向政府请愿,要求将已被贺靖自行转移的存货拉回企业,由员工代上市公司看管。
如果是处置闲置资产或亏损业务,大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并及时披露信息。这是否涉嫌掏空上市公司?联想到此前为何如此光速罢免原董事会,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了。而这又将损害谁的利益,终究还是广大中小股东买单罢了。
最后一根稻草欠薪+停工的恶性循环
早在李占江担任董事及董事长职务期间,公司便因经营困境已无法足额支付员工工资。本以为会因新实控人到来而有所转好的员工们却并未等到好消息,甚至于“贺靖以给高管和基层员工发工资的名义,让公司员工集体签名,以此获取对全公司的支持”的承诺也无法兑现。
*ST越博员工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上位后的贺靖也并未按照约定照常发放工资,对于拖欠员工的工资,至今仍未找到解决方案。进入2023年,员工所在的生产车间订单越来越少,更多是来自以往订单的售后服务,不少人实际上已经没有在做工,不发工资也没有工作量,迫于生计不少人已经被迫离职。”
据了解,公司目前约有141名员工,普遍存在欠薪五个月以上的情形,欠薪问题仍在持续发酵,南京市建邺区、浦口区等已发生多起劳资纠纷乃至上访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企业陷于股东利益争夺的时候,管理层往往无法将心思放在经营上,而当欠薪员工们“沉默中的爆发”,叠加越来越少的订单甚至停工停摆的风险,或许就是压死上市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何去何从上市公司尽快走出困境才是关键
长期的内斗不仅消耗了公司产品和资本品牌,为“一己私欲”的人提供了恶意掏空的可能性,也使得上市公司错失了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每况愈下的业务给众多中小股东留下了一地鸡毛,伤害最大的还是上市公司以及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当下,债权人、董监高、客户、银行等各相关方对*ST越博悬而未决的控制权问题普遍存在担心,无法如前开展业务,甚至对未来如何化解“财务危机”、怎样解决主业停滞不前、以及会否遭遇有计划的“恶意退市”等重大风险表示忧虑。
成立短短六年内完成上市,曾经的*ST越博也是A股市场毋庸置疑的“绩优生”,其主要产品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以及独立、自主和业内完备的产业链条等颇为业界看好。如今走到濒临退市,对于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而言,孰是孰非已经不那么重要,如何能尽快走出困境,赶上“新能源时代”的“末班车”才是问题的关键。